男女主角分别是叶轩魏忠贤的其他类型小说《小说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(叶轩魏忠贤)》,由网络作家“昆吾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“田尔耕身为锦衣卫的指挥使,御下不严,降为指挥同知,指挥佥事许显纯,玩忽职守,怠慢本职,降为镇抚使!”“另外廷杖二十,罚俸一年。”“魏忠贤,这个结果,可还满意?”魏忠贤沉默了几息,叩拜下去:“雷霆雨露皆是君恩!”“臣谢陛下天恩!”跪着田尔耕和许显纯大喜,他们以为这事闹的,很可能就是砍头,但现在只是降职和打二十军棍,锦衣卫都是自己人,二十军棍也只是走个过场。官职降了也无妨,锦衣卫他们的心腹很多,皇帝敢弄个新指挥使,他们有的是办法弄死这位新的指挥使,反正这个位置必须是他们的人。至于说罚俸一年,都是毛毛雨。两人还没有窃喜完,就听见皇帝道:“方正化,你亲自打!”瞬间,两人都懵了,脸色僵硬。方正化今日在京营孤身战百户所军士,‘杀’死六十多人,...
《小说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(叶轩魏忠贤)》精彩片段
“田尔耕身为锦衣卫的指挥使,御下不严,降为指挥同知,指挥佥事许显纯,玩忽职守,怠慢本职,降为镇抚使!”
“另外廷杖二十,罚俸一年。”
“魏忠贤,这个结果,可还满意?”
魏忠贤沉默了几息,叩拜下去:“雷霆雨露皆是君恩!”
“臣谢陛下天恩!”
跪着田尔耕和许显纯大喜,他们以为这事闹的,很可能就是砍头,但现在只是降职和打二十军棍,锦衣卫都是自己人,二十军棍也只是走个过场。
官职降了也无妨,锦衣卫他们的心腹很多,皇帝敢弄个新指挥使,他们有的是办法弄死这位新的指挥使,反正这个位置必须是他们的人。
至于说罚俸一年,都是毛毛雨。
两人还没有窃喜完,就听见皇帝道:“方正化,你亲自打!”
瞬间,两人都懵了,脸色僵硬。
方正化今日在京营孤身战百户所军士,‘杀’死六十多人,神威已经传遍京营和锦衣卫、朝中大臣。
他可是个货真价实的武夫,二十军棍下去,即便他二人习武多年,估计一个月都下不了床。
“两位大人,是奴婢动手拖下去,还是二位主动点?”
田尔耕和许显纯两人也不说话,朝着后方走去,片刻后,就听见了两人的惨叫声。
听着惨叫声,崇祯再次看向魏忠贤和王体乾。
“王体乾,你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,提督整个二十四衙门,你就是这么提督的?”
“魏忠贤,陈德润是你带的人,你平日里就是这么调z教的?”
“此次事件,你二人难道没有过错吗?”
两人脸色一变,说到底,陈德润是他们调z教的人,他们也是有责任的。
“陛下,臣……”
“行了,朕也懒得跟你们计较!”
崇祯不耐烦的打断了两人的话,继续道:“明日处决陈德润,你二人亲自动手,一人砍陈德润五十刀,他死之前少一刀,朕就在你们身上补一刀,一切所需你二人自出!”
“下去吧!”
崇祯说完,直接进了暖阁内,都没有给两人反驳的机会。
两人对视一眼,脸色阴沉的朝着暖阁内叩拜了一下,起身离去。
进了暖阁的崇祯,长长的出了口气,后背有些发凉。
这事一个处置不好,就可能逼的魏忠贤谋反,那句容易引起哗变可不是说着玩的。
魏忠贤明着是替田尔耕求情,实则是在试探他,看看他会不会给面子。
魏忠贤在试探他,他又何尝不是在试探魏忠贤。
特别是让魏忠贤和王体乾亲自动手,既是处罚二人,也是震慑宫中其他人。
盏茶的功夫,方正化进来了:“皇爷,臣下手极重,这两人至少一个月内无法下床,想要恢复完好至少得三个月!”
“干的漂亮!”
这正是崇祯想要的,一个月的时间,没有这两个亲自指挥锦衣卫,他能做好多事情。
经过这事闹得,此刻已经到了子正时刻了,崇祯也没有了继续梳理大明可持续发展的计划了,将计划锁入了暖阁内的金匮之中。
这是种金匮类似后世的保险箱,没有正确的方法,想要无声的打开难度极大。
“安排人守在暖阁外,没朕的允许,任何人不得进入!”
“奴婢遵命!”
方正化朝着一位徒弟点了点头,随后跟着崇祯朝着坤宁宫而去。
半刻钟后,崇祯进了坤宁宫,遇到刚好从慈庆宫回来的周皇后,周皇后立刻行礼,被崇祯拦住了。
崇祯坐下后,周玉凤站在身后伸出玉手缓缓的揉着崇祯的太阳穴,崇祯一阵舒坦。
“凤儿,皇嫂那边如何了?”
“陛下,皇嫂受了惊吓,刚刚臣妾陪着说了会儿话,臣妾走的时候安排了内操守卫,现在这会儿应该是睡下了!”
“辛苦凤儿了,时间不早了,我们也早些休息吧!”
崇祯说完,站起身牵着周玉凤朝着凤榻而去。
第二天早上,崇祯一觉睡到早上辰正时刻才起床,洗漱后就朝着午门而去。
等他到了午门的时候,六部九卿和京城内四品以上的官员都到齐了,正交头接耳的大臣们看见皇帝来,立刻精神了。
参拜之后,崇祯道:“诸位爱卿,今日大家也累了,今日朕请诸位看场戏!”
在众大臣疑惑中,两名锦衣卫押着陈德润走了过来。
“王体乾、魏忠贤,开始吧!”
见皇帝点名了,两人阴沉着脸走了上去。
“陛下,饶命呀、饶命!”
看着拿着刀走过来的魏忠贤两人,陈德润拼命的吼叫着。
“狗皇帝,你不得好死!”
“朱由检,我在下面等着你,你这个畜生。”
……
崇祯脸色一沉,怒道:“魏忠贤,还不动手?”
魏忠贤掌控东厂,凌迟自然是会的,一刀一刀又一刀,陈德润凄厉的惨叫声响彻整个午门广场。
所有观看的人,听着惨叫声,头皮发麻,浑身都哆嗦。
魏忠贤的五十刀过后,又命人灌了参汤和药汤,王体乾开始了,半刻钟后,两人的五十刀结束。
方正化上前,众人只见一道寒光闪过,陈德润的头颅就飞了出去,落到了众大臣的队伍之中。
“行了,戏看完了,诸位心情也放松了,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吧!”
崇祯强忍着不适说了一句,随后转身离去,留下一众懵逼、惊恐、愤怒的众大臣。
这算是给宫中太监、宫女的一种警告,也是告诉诸位大臣,朕会杀人。
看着离去的崇祯的背影,众大臣只想骂一句:放松你妹的!
“本都督提醒诸位一句,别乱打听,容易死人的!”
魏忠贤脸色阴沉的说了一句后,也转身离去。
众大臣纷纷离去。
一刻钟后,崇祯到了慈庆宫,周皇后和懿安皇后已经在门口等着了。
“臣妾张嫣参见陛下!”
“皇嫂,都是一家人,不用这么多礼数。”
崇祯立刻虚手一引,张嫣行礼后就站了起来。
看着张嫣,崇祯也是惊艳,真的是太漂亮了,后世网络时代,他看过不少亚洲小姐、一线明星,跟张嫣比起来简直就是渣渣。
颀秀丰整,面如观音,眼似秋波,口若朱樱,鼻如悬胆,皓牙细洁,不愧是历史上的五大艳后之一。
“皇嫂,昨晚之事,是朕的疏忽,让您受惊了,朕已经处罚了相关人员,这种事情以后再也不会发生了!”
“多谢陛下为臣妾做主!”
崇祯摆了摆手,继续道:“皇嫂,今天朕想找你谈谈心!”
“苏茂相、孟绍虞,你们给朕出来!”
刑部尚书苏茂相、礼部尚书孟绍虞从大臣队伍中走了出来,躬身站在崇祯面前。
“苏茂相,你是刑部尚书,掌管大明律,孟绍虞,你是礼部尚书,掌管天下读书人,太祖给了读书人六项特权,你们二人觉得太祖这些优待怎么样?”
刑部尚书苏茂相立刻道:“陛下,太祖此举是让读书人安心读书,学有所成后能报效国家。”
“苏大人所言甚是,太祖此举提升了读书人的身份,也极大的刺激了天下的读书人,是我等读书人的福分。”
礼部尚书孟绍虞附和了一句。
但两人都搞不清楚这个时候陛下提这个做什么。
“读书人可以免交粮,朕听闻有些读书人隐瞒包庇帮别人免粮,借此发财,是不是真的?”
“启禀陛下,此事臣略有耳闻。”
苏茂相有些诧异,这位少年天子是从哪里听闻这件事情的,现在这么问是什么意思,难道要让自己彻查此事吗?
“空穴不来风,既然你有耳闻,那你就先从国子监开始查起,朕允许你动刑,记住了是南北两雍同时彻查。”
“陛下!”
苏茂相心中一紧,随即道:“大明律有规定,秀才以上读书人犯错,需先通知学生当地的儒学提举司教育,想要用刑,得先撤了他们的头衔才行,是不是先通知他们当地……”
“不用了!”
崇祯打断了苏茂相的话,看向群臣:“神宫监掌印何在?即刻准备香灯、祭祀之物,朕要去向太祖请罪,废除太祖定下的规制!”
崇祯轻飘飘的一句话,如九天之惊雷,响彻所有人的心间,让他们心神巨震。
这一回不仅是地上跪着的数百名集会的学生了,连国子监内围观的学生都满是惊骇之色。
众大臣惊骇过后,瞬间齐刷刷的跪了下去。
“陛下,不可,此乃祖制,岂可随意更改?您就不怕太祖怪罪吗?”
“是啊,陛下,太祖此举是为了免除读书人的后顾之忧,如果废了这些特权,那读书人势必分心,这将极大的影响他们的成长,对我大明培养人才不利呀。”
“臣等请陛下三思!”
一众大臣都跪了下去。
崇祯冷冷的看着跪着的众大臣,这些人打的什么主意他太清楚不过了,无非是为自己后辈着想。
“你们也说了是祖制,那就是我们自家人的事情,晚点朕去太庙给太祖上柱香,太祖总不会跟我一个后辈计较吧!”
我尼玛……
众大臣和国子监的学子们听着崇祯的话,瞬间无语了,怎么这位皇帝不按套路出牌?
“你们口口声声说太祖所定是为了学子们解除后顾之忧,安心读书,可朕却不认为。
你看看这群人,还有心思搞集会、非议朝政,都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,若是太祖有知,估计会亲自废了这条规制。”
“陛下,学子们也是为了我大明王朝,而且我大明现在有六十万在籍的秀才,若是因为这几百名贡生的事情,废除了这条祖制,对其他学生不公平,请陛下三思!”
礼部尚书孟绍虞跪下苦苦哀求,他虽然依附魏忠贤,属于阉党一派,能搞东林党的人当然是好。
可他首先是读书人,若是连他都同意陛下废除祖制,那他要被全天下的读书人唾弃,估计暴怒的读书人会将他家祖坟都给挖了。
这个锅他背不动,整个朝臣们都背不动,能背的动只有陛下。
“皇爷,张小公爷给了,奴婢没敢要!”
“没要?”
崇祯愣了一下:“下次再有人塞银子,你就收了,这群人有的是钱,不要白不要,积少成多,也能补贴内帑。”
“顺带看看谁出手最大方,给朕记下来,朕有用!”
王承恩懵逼了,怎么也不相信这话是崇祯说出来的。
崇祯可是皇帝呀,支持下属收钱,这简直有损皇家威严,皇家的脸还要不要了?
可崇祯不这么想,原来的崇祯要面子,从大臣们借钱、原本能南迁的,结果因为面子错失良机等等,不胜枚举。
他可不是原来的崇祯,从二十一世纪来的人,啥没见过?
面子是个啥?能当银子用,还是能当粮食吃?
“什么该说,什么不该说,你应该有分寸,下去吧!”
王承恩退了出去,站在暖阁外一脸的懵逼,崇祯给他整的不会玩了。
暖阁内,崇祯拿过一张纸,沉思了一会儿后,提笔就在纸上写了几个名字。
这几个人就是十七年后与方正化一起战死的,分别是故司礼掌印太监高时明、司礼秉笔太监李凤翔、提督诸监局太监褚宪章、张国元四人。
崇祯这人政治能力虽然不咋地,但一手书法绝对在明历代皇帝中排进前三,遒逸、秀润。
沉顿了一下后,崇祯又写下了一个名字——高宇顺
他是崇祯时最后一位司礼监掌印太监,在李自成围京时就给自己准备了一口棺材,旁边还点燃了火堆。
他对身边的小太监说,若城破,他就跳进棺材,宁愿被火烧死也绝不投降,结果城破时果真如此。
这些人在历史上的记载,虽或多或少有些瑕疵,但对大明和崇祯是绝对的忠心耿耿,否则也不会死战不降了。
待时机成熟后,都可以成为信任的人。
“皇爷,午膳的时间到了!”
崇祯正准备整理明朝存在的隐患的时候,王承恩进了暖阁,崇祯只得停下思索,朝着乾清宫中殿走去。
进了中殿,一张长桌上摆了十数道菜,每一道都很精致。
“皇爷,今日的午膳十二道菜,分别是胡椒醋鲜虾,烧鹅,火贲羊头蹄,鹅肉巴子、咸豉芥末羊肚盘,蒜醋白血汤,五味蒸鸡……野菜!”
半个时辰后,崇祯回到东暖阁,心中吐槽史书的不靠谱。
都说崇祯节俭,这一桌子菜比其他皇帝是少了很多,其他菜的不说,就说最后一道野菜,说是崇祯为了尝试老百姓吃的饭菜,特意让下面人做的。
刚才他问了一下王承恩,王承恩的回答让他很是无语。
具体的做法是将野菜放进鹅的肚子里,用汤水煮着,再用酒洗,最后要人参和鹿茸搅拌野菜一起吃。
这特么的还是野菜吗?
这还叫体验百姓疾苦?
哪个百姓家能这么吃?
特么的简直就是离大谱了。
但是……真特么的好吃呀!
在东暖阁睡了半个时辰后,崇祯继续整理明朝存在的隐患。
凝神静思了近半个时辰,才提笔写下一行字。
这行字若是被其他人看见估计要被吓死,因为赫然写着「明朝灭亡十大问题总结」。
一、商人道德的失控;
二、三线作战的拖累;
三、小冰河期的天灾;
四、摧毁一切的瘟疫;
五、没有底线的党争;
六、军阀割据的形成;
七、军人道德的沦丧;
八、毫无廉耻的文人;
九、统一战线的失败;
十、专制力度的不足;
这十项问题是他目前能想到的了,每一项都不会对大明造成毁灭性打击,但十项叠加在一起,以原来崇祯的能力,结局已经注定。
还有诸如太监专权、特务政治、内部腐败等原因,崇祯并没有列进去,这些听起来似乎有道理,但细究起来就是扯淡。
特别是太监专权,明朝宦官的权利是依附皇权的,又没有军权,想要哪个太监死,也就是一道圣旨的事。
魏忠贤那么牛逼,崇祯上台两个多月就被弄死了,连带其党羽也都被一网打尽。
这十大问题中,在崇祯看来,着重应该解决商人道德的失控、三线作战的拖累、没有底线的党争和军阀割据的形成这四项了。
例如商人道德的失控。
马克思在原始积累中描述道:一有适当的利润……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,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,甚至叛国。
这一点在明末展现的淋漓尽致,八大晋商不仅和建奴进行贸易,提供各种违禁物资,还会作为建奴的耳目,刺探军情等。
想到这里,崇祯将八大晋商重点圈了起来,在他眼中这可是一大笔的横财。
第二、三线作战的拖累,后金集团、李自成集团、张献忠集团等,西方列强在南方也虎视眈眈,蒙古劫掠一直未停,整个国内就是一个大窟窿,拆东墙补西墙。
第三、党争,崇祯继位后,党争达到了巅峰,凡对手赞成的,东林党就反对,凡是对手反对的,东林党就赞成,毫无底线,为自身利益置朝局不顾。
第四、军阀割据,前期还好,后期就是有兵就是大爷,给钱就动,不给钱一切免谈,听宣不听调,诸如后期京城被围,左良玉手握八十万兵马,也不去勤王救驾。
每一项问题后面都写了数个名字,崇祯每写一个名字,心中怒气便增加了一分。
坐了好一会儿之后,崇祯又在纸上写下了宗室两个字。
“这笔账,咱们慢慢清算!”
搞完这些,崇祯长长的出了口气,还好现在是天启七年,这要是穿越到了崇祯二年,他什么都不用干了,直接自挂东南枝好了,哪还用总结经验。
因为崇祯二年是整个大明最后的转折的点,首先是崇祯元年陕西大灾的延续,全国大饥荒,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。
其次,陕西的邮差李小哥揭竿而起了,第三,发生了三场兵变,
最后则是后金皇太极率领八旗精兵,绕道蒙古,避开了明军的宁锦防线,从长城隘口突入关内,攻占遵化重镇,兵锋直逼北京。
史称己巳之变,这一次战争,直接导致了数名高级将领死亡,直接改变了明朝辽东地区的军事、政治、人事形势,间接的减轻了农民起义军的压力,导致起义军实力的增强。
看着窗外,天色逐渐暗了下来,王承恩掌灯,整个东暖阁内烛光跳跃,瞬间亮了许多,但温度也随之升了起来。
这还好是小冰河时期,气温普遍低一些,否则这九月份这么点真的要热死了。
看着龙书案上微微跳跃的烛光,崇祯感叹了一句:“万古分明看简册,一生照耀付文章。”
“皇爷,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求见!”
“让他进来!”
崇祯将写好的东西用折子盖上,田尔耕就进来了:“臣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参见陛下!”
“陛下,京卫三大营各军主将身穿盔甲全部于酉时三刻从前门进入英国公府。”
崇祯听完,双眼眯了一下。
这么不加掩饰的招各军主将入府就是在向皇帝示威,京卫是我的,我有控制权。
否则,军中各种事宜那就在军营解决了,干嘛还要去私人府邸呢。
“陛下,需要臣打探一下他们聊了些什么吗?”
“你在教朕做事?”
崇祯点了点头:“大叔,这件事情比计较严重,我们需要确定消息,如果你所说是真的,我们既往不咎,但若是谎报,那就别怪国法无情了。”
说完,朝着李若涟道:“李二,将他们几个人安排住下。”
待李若涟的手下将几人带走后,方正化道:“皇爷宅心仁厚,当真有尧舜之姿。”
“谈不上,这都是朕的子民,若是朕将国家治理好了,哪来的这么灾民,一切都是朕之过。”
崇祯摆了摆手:“走吧,去其他地方再看看!”
一个时辰后,一行人又遇到了四波难民,都是从陕西境内来的,分属不同的地方,基本上先前的中年汉子所说的差不多。
陕西境内已经乱了套了。
一路上崇祯面色都很平淡,但身边的方正化知道,这位大明王朝的主人已经在暴走的边缘了。
秘密回到宫中后,崇祯才让人通知了王承恩,让朝臣们散去。
被皇帝放了鸽子,这群大臣只能将一肚子郁闷藏在心中。
“皇爷,您总算回来了!”
回到东暖阁的王承恩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,不待他喘口气便听见了崇祯的吩咐。
“大伴,去司礼监将近三个月的奏疏都调过来,一份份的查一查,看看有没有陕西上报灾民、民变的奏疏。”
半个时辰后,数千份奏疏摆在了乾清宫中,他之所以调全部而不是陕西的,主要是不想让朝臣知道真实意图。
“皇爷,自天启七年七月一日起到昨日,陕西境内一共上了二十九道奏疏,只有陕西巡按御史吴焕在八月十一日上了一份奏疏。”
崇祯接过王承恩递过的奏疏,打开迅速的扫视着,奏疏上写着:
“臣巡查陕西,自去岁一年无雨,草木枯焦,七八月间,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……”
这份奏疏明确的记载了陕西的天灾人祸、民变的情况,最后结尾说:死于饥与死于盗等耳,与其坐而饥死,何不为盗而死,犹得为饱死鬼也。
奏疏最后的批复更是可笑:此饥民也,掠至明春后自定矣!
不过崇祯看着批复的日期就知道为什么了。
八月二十二日,朱由校就驾崩了。
八月十一日的奏疏,这个时候朱由校已经是病重了,怎么可能会重视这件事情。
身为臣子,为君分忧,皇帝病重无法处理,难道大臣们不能处理了吗?
砰!
一直面色平淡的崇祯将奏疏拍在龙案之上,暴怒道:“这群狗官,只知道结党营私,争权夺利,丝毫不顾忌百姓死活,这种事情都不上报,陕西巡抚都是干什么吃的,三边总督、内阁又在做什么?”
怒骂了几句后,崇祯慢慢的平复了下来,陷入了沉思之中。
为什么会发生民变,因为吃不饱。
为什么吃不饱,因为苛捐杂税太重,这是表象。
最根本的问题在于,百姓的耕田太少了、产出太少,耕田大部分集中在宗室皇族、士绅手中了。
不将田地给弄出来,朝廷就算是免除一切苛捐杂税,都无济于事。
崇祯这段时间看过户部的记载,北方夏麦秋粟亩产2石,南方稻麦两熟田亩产3石,这么算下来,平均亩产两石半,也就是380斤左右。
而人均不足2亩田地,算下来也就700斤左右,这还只是稻谷,再加工成米,估计只有500斤。
古代农民可没有大鱼大肉,油水少,一个人一天一斤大米都不够,这些米也只有一个人一年的口粮。
“重吗?”
崇祯冷笑:“现在还只是个贡生就能煽动数百人聚集闹事,若是等以后为任一方,岂不是要聚众造反了?
现在就能利用特权发财,那以后为官了,岂不是大贪特贪?
与其等到以后祸害百姓,不如现在就以绝后患。”
一些还想出来求情的大臣们立刻打消了想法。
陛下连造反的话都说出来,他们再去求情,那估计要被陛下拉出去砍了。
“苏茂相、孟绍虞,你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,一个月没有结果,你们就可以回家养老了。”
“还有,彻查完后,礼部做一份地方州县推送秀才进国子监的方案,别什么人都往里面塞,再出现这种污烟脏气的事情,别怪朕砍了你!”
“臣领旨!”
两人齐齐躬身回应,一个月完期都是小意思,即便北京国子监就有贡生三千多人。
若是平时,他们可能会头疼,因为无法用刑,现在陛下开口了,那就好办多了。
将这些贡生集中起来,挑几个刺头各种刑罚都招呼上,其他人不用他们去逼供,贡生们就会争先恐后的坦白。
如果一切顺利,上午用刑的,下午就能完成工作,还能赶上晚上回家吃晚饭。
“你们不要怪朕无情,怪就怪这些吃饱了撑的闹事的贡生吧!”
现场所有人顿时我艹了一声,皇帝的这句话彻底的将这群闹事的贡生们卖了,今天之后这群人将会被全国的读书人们视为敌人。
崇祯再次扫了一眼国子监的众贡生和在场的百姓后,转身上了龙撵。
今日这种举动算是对天下读书人的一种试探,他是真想借着这个机会废了太祖定下的读书人的特权,可惜不是时候。
全国不论年龄有近60余万名秀才的群体已然绑架了大部分的百姓。
说白了就是掌控了大部分的舆论导向,在这文化水平不高的时代,秀才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是高级知识分子,他们的一句话往往能让百姓们相信。
其次,想废除太祖定下的东西,可不是一句事情,如果他执意要做,估计会被大臣们给喷死。
什么大逆不道、大不敬、不孝、昏君、暴君等等大帽子都会扣在他的头上。
若是曲阜孔家来引导一下,那乐子可就大了。
“等着,最迟一年,朕必做到!敢反对,那就直接屠了。”
“不仅是读书人特权,连科举制度、选拔人才朕都要改革!”
崇祯在心里默念着。
回到皇极殿后,崇祯继续问道:“施凤来,你身为内阁辅臣,陕西民变和大灾之事该如何解决?”
施凤来当即出班,有了刚刚学子们闹事的缓冲,这会儿他也有了对策。
“陛下,臣以为,想要彻底解决陕西的问题可以采用抚剿并用的方针,抚以郭大人的提议为主,剿以成国公的提议为主,两路齐下。”
“施大人倒是会总结!”
面对别人的嘲讽,施凤来没有反驳,继续道:“从大同镇、山西镇、延绥镇、固原等四军镇各抽调五千精锐合围主要民变区白水,四镇共计两万精锐,
要给这民变的队伍一种压力,要么投降,要么我直接干掉你,二选一,
如此压力之下,再结合陛下不追究的圣旨,以及开仓赈粮等措施,这些人只要不傻,那就一定会放下兵器接受投降。”
“施大人,请问哪来的粮食?成国公算的那笔账中的缺口,你如何解决?”
最新评论